11月20日,首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生骨干培养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校内外300余位师生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参与了本次会议。与会专家表示,朋辈教育形式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是可以推广的模式,要使学生骨干和辅导员真正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胡百精对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未来发展提出3点希望:第一,“以生为本”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核心理念,要关注真问题、破解真难题、满足真需求、引导真潮流;第二,朋辈互助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形态,应以构建滋养性的人际关系为目标,让同学们建立起更温暖的人际联结,真正做到“内可以修己,外可以安人”;第三,生命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突出重点,要帮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美好,充实生命的内涵,扩展生命的外延,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善待生命、享受生命。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林崇德认为,建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体系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推动制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指导纲要等举措就是这一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他强调“情绪问题不等同于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归根到底是为了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准确评价中国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他希望,要使学生骨干和辅导员真正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为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提供更充分的心理关怀。
在分享环节中,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及北京舞蹈学院的学生心理社团骨干依次进行了展示,各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校园活动和社团组织形式令人耳目一新。据悉,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跨学科交叉平台、党委学生工作部和教育学院等单位共同主办。
(责任编辑:石璐)
人大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人大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大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人民大学新闻中心 Email:news@ruc.edu.cn